首页> 优秀项目
1.项目简介
包虫病(Echinococc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疾病,由带科棘球属绦虫感染引起故又称棘球蚴病,在我国主要分为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和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ocosis;AE),分别为细粒棘球蚴(Echinococus granulosus;E.g.)和多房棘球蚴(Echinocococus multilocularis;E.m.)感染所致。包虫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西部牧区和半牧区,尤以川西高原、青藏高原牧区流行最为严重。其中泡型包虫病在临床有“虫癌”之称,多房棘球蚴早期寄生于中间宿主肝内,致局部肝组织病变、增生、肝纤维化、萎缩、变性和坏死,而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房棘球蚴可在肝内无限制缓慢地生长,晚期患者病灶侵犯门静脉无法切除,部分患者切除病灶后几年发现转移至其他器官。多房棘球蚴可随体循环血流播散至远处器官,其中以肺与脑居多。未及时治疗,10年病死率高达94%,具有发病范围广、恶性程度高、预后效果差等特点。包虫病给患者及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是导致广大牧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因素之一,已被我国列为重点防治寄生虫病之一。
且响应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1月17日对外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至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号召。三江源地区为囊型/泡型包虫病混合感染区,泡型包虫病是多房棘球蚴续绦期幼虫寄生在动物体引起的严重危害野生动物健康的寄生虫病,如果不加以遏制,将会严重影响三江源地区生物种群稳定性及生态平衡。
本项目团队成员长期从事包虫病基础及应用领域研究,并且近年来在多房棘球蚴亚单位疫苗、表位疫苗、抗多房棘球蚴中藏药筛选及包虫病的早期分型诊断等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科研经验。
长期发展目标:针对多房棘球蚴引起的泡型包虫病的防控进行相关疫苗的生产及推广,针对多房棘球蚴中间宿主及终末宿主疫苗的应用,以期减少我省包虫病的发病率,并且为包虫病晚期难治疗的患者提供一种治疗手段。
2.技术水平
取得了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6 1 0959067.7 和ZL 2016 1 0970113.3),此技术使中国成为了第一个有此技术的国家。
3.创新点
1)设计亚单位和多表位疫苗并在其N端融合表达分子内佐剂LTB以增强其黏膜免疫效果蛋白表达载体pCzn1中,转化入Artic express (DE3)中经过IPTG诱导产生融合蛋白。
2)上述两种疫苗均能又发集体产生针对多房棘球蚴T细胞及B细胞免疫应答和高滴度特异性抗体体液免疫应答。
3)上述两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中间宿主及终末宿主感染多房棘球蚴
4)上述两种疫苗对多房棘球蚴晚期感染小鼠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